标签 心理科普 下的文章

无意识思考(Unconscious Thought):在不直接关注任务的情况下,潜意识中与任务相关的认知和情感过程。

无意识思考假说:在简单决策(例如在少量属性之间做选择)中,有意识的思考更为有效,但在涉及多个属性的复杂决策中,无意识的思考(即不集中注意力的情况下的思考)反而会带来更好的结果。

这是因为:

  1. 意识的容量是有限的:有意识思考受限于处理信息的能力,难以同时处理大量属性;
  2. 有意识思考对不同属性重要性的分配出现偏差:会过度关注某些方面,忽略其他因素,导致决策质量下降;
  3. 而无意识思考则能在容量限制的情况下整合大量信息,过滤无关紧要的信息,聚焦于真正重要的因素,可以更自然地权衡不同选项的优劣。

研究通过实验发现,与立即作出决定或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选择相比,经过无意识思考的参与者在最终选择后对自己的选择更满意。具体来说,当参与者在选择之前被分散注意力(即进行无意识思考)时,他们的选择质量更高,表现为后续对选择的满意度较高,悔意较少。

本文整理自《为什么拿铜牌比银牌更开心?心理学教授给出答案》

反事实思维的理论基础

反事实思维(Counterfactual Thinking)是一种基于与现实相反的条件或可能性进行推理的思维过程,通常是对已经发生的事进行否定进而建构一种假设的可能性。 简单来说,就是将已经发生的事实与想象中的可能性进行比较。

反事实思维是 “有限理性” 的体现。如果从理性的角度看,银牌获得者应该比铜牌获得者更高兴,因为他取得了更大的成就。但事实并非如此,这表明人们的思维是基于有限理性的。

上行与下行的反事实思维

  • 上行反事实思维: 能够产生自我激励,但也容易引发后悔内疚等负面情绪。比如银牌获得者会觉得“如果我再努力一点,我就能拿到金牌了”。
  • 下行反事实思维: 能带来自我安慰,引发庆幸、满意等积极情绪。比如铜牌获得者会觉得“如果我表现差一点,就没有奖牌了”。

反事实思维的触发条件

  1. 负面结果比正面结果更容易激发反事实思维:
    银牌获得者比铜牌获得者离金牌更近,因此更容易产生反事实思维。那些差五分钟和差30分钟没赶上火车的人相比,前者更容易产生反事实思维。
  2. 不正常的结果容易引发反事实思维:
    当事件结果与预期不符时,人们倾向于用反事实思维修正事实。研究显示,48%的人在遇到负性事件时会产生反事实思维。
  3. 反事实思维还与是否采取行动有关:
    短期内,人们后悔做了某事;而长期来看,70%的人后悔的是未做的事。
  4. 某些人格特征也容易产生反事实思维:
    高自尊的人更容易产生下行反事实思维,而神经质程度高的人则伴随更多的上行反事实思维。外向开朗者会体验更多的下行反事实思维,而成就动机高的人易产生上行反事实思维。
  5. 反事实思维产生也与情境有关:
    以奥运会为例,不同的心态、名次及最终结果,都会产生不同的反事实思维。获得银牌和铜牌的情境是独特的,因此会引发不同的反事实思维。

通过反事实思维产生积极情绪

利用这些心理现象,有意识地让反事实思维“利益最大化”。

当你获得银牌时,用“下行”反事实思维来享受当下的成绩,想想获得铜牌的人甚至没有奖牌的人,他们同样付出了努力,但收获却不如你多,你是不是该开心呢?

比赛结束回归生活时,用“上行”的反事实思维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推动自己前行,按照“如果我再努力一点”的方向不断努力,在未来取得更好的成就。

本文整理自:《吸引力法则,真的能让你“心想事成”吗?》

什么是吸引力法则?

吸引力法则:它指的是当一个人把思想或者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领域时,那么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人物事物都会被吸引过来。

简单来说,它的核心意思就是关注什么就吸引什么,这些被你关注的事物会占据你生活的大部分。(积极向上和正面的,或者消极的)

理性看待吸引力法则

  1. 吸引力法则的某些表述和解释可能与现有的科学观念相冲突,且在实践中可能难以验证和量化,难以进行客观的科学验证。(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相对立。)
  2. 积极幻想有时候会欺骗大脑,让大脑以为想象中的情景已经真实发生了,从而导致行动力降低。它虽然能带来短期的愉悦,但是长期来看反而会增加消沉的程度。
  3. 吸引力法则被过度商业化和功利化。(很多广告中,暗示只要消费者坚信某个产品或服务,就能实现他们的愿望,这种营销手段虽然短期内能吸引消费者,让消费者陷入消费主义的陷阱中。)
  4. 吸引力法则可能被一些人误解或滥用。(例如,有些人可能认为只要心中所想,就能轻易实现目标,忽视了实际行动和努力的重要性,这种滥用可能导致失望和挫败感。)

如何利用好吸引力法则?

  1. 保持积极心态(。积极的心态是吸引正面结果的基础。当你保持乐观、自信时,你的思想和行动都会更加积极,从而更容易吸引到积极的能量和机会。)
  2. 找到切实可行的商标。(制定目标时要贴合你的实际情况明确的目标能够为你的行动提供方向,帮助你集中注意力,并激发你的潜能。)
  3. 拆分目标
  4. 严格执行并定期复盘。(其实我们每个人今天的生活都是无数个昨天形成的必然结果,今天的生活状态也会在无形中成就明天的必然结果。)

总结

吸引力法则与其说是一种宇宙法则,不如说是一个鞭策自己前进的理念。

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来理解和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机遇。但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理性和客观的态度,不将其视为唯一的成功法则。而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目标,助力自己的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