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来援(No one is coming)
Nathaniel Branden(1930-2014)是一位加拿大裔美国心理治疗师和作家,以其在自尊心理学领域的贡献而闻名。他在1994年出版的《自尊的六根支柱》[1](The Six Pillars of Self-Esteem)中提出了“no one is coming”这一理念。
这个概念关乎自我责任(self-responsibility),这是自尊的核心支柱之一。它意味着认识到:
- 没有人会来将你从问题中解救出来。
- 你需要积极主动,做出有意识的决定,并采取步骤来实现你的愿望。
- 它涉及觉察自己的信念、价值观和行动,并使它们与你的目标保持一致。
例如,与其寄希望于别人让你快乐,不如问问自己:“今天我该做些什么来改善我的生活?”。
主要内容与核心原则
维度 | 描述 |
---|---|
意识 (Consciousness) | 在关键决策(如项目、评审)时选择保持完全清醒。对意识水平和结果负责。 |
决策与行动 (Decisions and Actions) | 对自己的说话方式、倾听方式、理性行为、对待他人的方式以及信守承诺负责。认识到自己是(行为结果的)源头能带来更明智的行动。 |
愿望的满足 (Fulfillment of Desires) | 没人会来拯救或解决问题;有自我责任感的人承认改善需要他们自己的行动。 |
信念与价值观 (Beliefs and Values) | 努力保持觉察,批判性地审视信念,寻求不同观点,并形成自己的见解,而不是被动地反映他人。 |
设定优先事项 (Setting Priorities) | 时间和精力的使用应与价值观一致;理解这是自己的选择有助于纠正矛盾并有效确定优先顺序。 |
选择同伴 (Choice of Companions) | 对选择同伴负责;可以做出不同选择,而不是因受到伤害而责备或怨恨他人。 |
基于感受的行动 (Actions in Response to Feelings) | 不要冲动地根据感受(如愤怒、受伤)行事;承担责任会带来经过深思熟虑的行动和更好的结果。 |
幸福 (Happiness) | 幸福主要由自我决定;不要等待事件或他人;面对不公时回应“我能做什么?” |
个人生活与福祉 (One’s Own Life and Well-Being) | 承认他人的自我负责权利;不对他人的资产或能量享有权利;自愿帮助使生活更加愉快。 |
例如,如果你在关系中感到不幸福,Branden建议你问自己:“我能做些什么来改善?”而不是责怪他人或等待外部改变。
实际应用与行动方法
为了将“No one is coming”转化为可操作的步骤,Branden提供了一个结构化的练习,旨在培养自我责任感。这个练习对于转变思维焦点和鼓励主动行为特别有效:
-
每日写作练习(周一至周五):
-
每天早上,为以下每个提示句写出六到十个完成句:
- “如果今天我行事稍微更负责任一点,我会……”
- “如果我在人际关系中多负5%的责任,我会……”
- “如果我为自己的选择和决定承担责任,我会……”
-
目标是产生自发的、未经过滤的回应,专注于具体的行动而非抽象的目标。
-
-
周末反思:
- 在周末,重读本周写下的所有句子。
- 为这个提示句写出六到十个完成句:“如果我本周写下的任何内容是真实的,那么如果我……可能会有所帮助。”
- 此步骤有助于整合见解并确定可行的后续步骤,常常能迅速、显著地改变思维方式和行为。
这个练习基于一个理念:持续的反思和行动能够建立自尊。例如,如果你写下“如果我今天行事更负责任,我会设定一个清晰的工作日程”,你可能会真的这样做,从而强化你的能动感。
争议与复杂性
尽管这一理念在积极心理学中有广泛应用,但也存在争议。例如,一些人可能认为它会让人感到孤立或压力过大,尤其是在面对重大挑战(如心理健康问题)时。然而,Branden的理论强调,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孤立,而是鼓励个体在接受责任的同时,寻求适当的支持和资源(如咨询或社区帮助)。
接受“no one is coming”并不意味着拒绝帮助,而是强调内在的自主性。
注:有意识地生活(living consciously)、自我接纳(self-acceptance)、自我责任(self-responsibility)、自我维护(self-assertiveness)、有目标地生活(living purposefully)和个人诚信(personal integrity)。 ↩︎